张笑宇
编辑推荐【一句话推荐】我们有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组织,却有着神一样的技术,这是*可怕的事情。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危险之处并不在于机器能够变得多么像人,而在于人在多大意义上已经变得像机器--像机器一样只在规范之内定义自己,接受权威灌输和社会主流观念的潜移默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各种操纵,而无力反思更高层面的问题。毕竟,人的自由意志能力,并不体现在他们愿意做什么,而体现在他们不愿意去做什么。 ★我们总是过分强调精神与观念的伟大,却常常忽视技术对人类这一物种根本性的塑造能力--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是启蒙运动时代的大知识分子的思想缔造的,还是科技进步缔造的,抑或是在国家和国家间的竞争中缔造的?如果没有现代技术的加持,新教改革能否发生,启蒙运动能否发生,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能否发生?--当下流行的那些经典解释框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或者左翼思想,它们有多少成分是在*、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就发展出来的?在今天,它们还有多大的有效性? ★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两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选出14个历史关键时刻,洞察人类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代了传统的基因进化,是人类进化的新形式,称为一种更高效地改变人类'性状'的方式?--如何理解当下中国制造与世界的关系?--为什么说在技术型社会中,人人平等,但技术专家却比其他人更'平等',这是进入技术社会必然发生的事情?......作者积十数年之功,依凭规模庞大的知识基座,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 ★物种规律:一种崭新的观察世界史演进(人物/历史事件)的视角--过去人类惯常的观察视角,要么是以具体的个人在具体时空的活动为出发点,要么是试图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提炼某个主义或历史规律。--但本书以为,更有意义的视角不是提炼历史规律,而是提炼物种规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规律远超于历史学家们熟悉的帝王将相史、文明史或思想史。--在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之外,农夫、工匠和商贩们代表的庞大却易遭忽视的底层物质力量,必须得到反馈。 ★樊登、刘擎、吴国盛、吴思、刘苏里、张树新都被书中的洞见打动本书以丰富的实例技术发展与社会演化的互动历程,学识渊博,语言和思想皆雄辩有力,既晓畅易懂,又洞见灵现。